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,保障公众健康,维护公共利益,做到技术先进,经济合理,确保安全适用,特制定本规范 按照国家建设部关于制定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的有关要求,并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》、国家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》,以及已发布的涉及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关国家标准,编制本规范。本规范规定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用于民用建筑工程时,为控制由其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,对工程勘察设计、工程施工、工程检测及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规范性要求。本规范适用于新建、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修工程的环境污染控制。不适用于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民用建筑工程。
国家建设部在2001年11月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《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 GB50325-2001,要求民用建筑工程竣工必须严格限制甲醛、苯、TVOC 、氨、氡这五项有害气体含量。依据GB50325-2001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(2006年版)这部强制性验收规范,针对医院、办公室、娱乐场所、商场等公共场所新建、改建竣工后的工程项目验收检测。
竣工验收空气检测
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
污染物 |
Ⅰ类民用建筑工程 |
Ⅱ类民用建筑工程 |
氡(Bq/m3) |
≤ 200 |
≤ 400 |
游离甲醛(mg/m3) |
≤ 0.08 |
≤ 0.12 |
苯(mg/m3) |
≤ 0.09 |
≤ 0.09 |
氨(mg/m3) |
≤ 0.2 |
≤ 0. 5 |
TVOC(mg/m3) |
≤ 0.5 |
≤ 0.6 |
Ⅰ类民用建筑工程:住宅、办公楼、医院病房、老年建筑、幼儿园、学校教室等建筑工程;
Ⅱ类民用建筑工程:旅店、文化娱乐场所、书店、图书馆、展览馆、体育馆、商场(店)、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室、医院候诊室、饭馆、理发店等公共建筑。
空气检测标准依据
项目(产品)名称 |
参数名称 |
依据的标准 |
限制范围或说明 |
民用建筑工程 室内环境检测 |
1. 游离甲醛 |
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GB50325-2001(2006年版) 《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》GB/T18204.26-2000 |
≥0.001mg/m3 |
2. 苯 |
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GB50325-2001(2006年版) 《居住区大气卫生检验标准方法》GB11737-89 |
≥0.005mg/m3 |
|
3. TVOC(挥发性有机物) |
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GB50325-2001(2006年版) |
≥0.01mg/m3 |
|
4. 氨 |
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GB50325-2001(2006年版) 《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》 GB/T18204.25-2000 |
≥0.01mg/m3 |
|
5. 氡 |
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 GB50325-2001(2006年版) |
≥3.3Bq/m3 |
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GB/T18883-2002 |
序号 |
参数类别 |
参数 |
单位 |
标准值 |
1 |
物理性 |
温度 |
℃ |
(夏)22~28 |
(冬)16~24 |
||||
2 |
相对温度 |
% |
(夏)40~80 |
|
(冬)30~60 |
||||
3 |
空气流速 |
m/s |
(夏)0.3 |
|
(冬)0.2 |
||||
4 |
新风量 |
m3/h人 |
30的a次幂 |
|
5 |
化学性 |
二氧化硫SO2 |
mg/m3 |
0.50 |
6 |
二氧化氮NO2 |
mg/m3 |
0.24 |
|
7 |
一氧化碳CO |
mg/m3 |
10 |
|
8 |
二氧化碳CO2 |
% |
0.10 |
|
9 |
|
氨NH3 |
mg/m3 |
0.20 |
10 |
|
臭氧O3 |
mg/m3 |
0.16 |
11 |
|
甲醛HCHO |
mg/m3 |
0.10 |
12 |
|
苯C6H6 |
mg/m3 |
0.11 |
13 |
|
甲苯C7H8 |
mg/m3 |
0.20 |
14 |
|
二甲苯C8H10 |
mg/m3 |
0.20 |
15 |
|
苯并[a]芘B(a)P |
mg/m3 |
1.0 |
16 |
|
可吸入颗粒PM10 |
mg/m3 |
0.15 |
17 |
|
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|
mg/m3 |
0.60 |
18 |
生物性 |
细菌总数 |
cfu/m3 |
2500 |
19 |
放射性 |
氡222Rn |
Bqm3 |
400 |